上文提过,人的思维会影响心情,现实中也有一些例子是公司凭著跳脱的思维走出营运困局,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一个笔者很喜欢的故事。
笔者近年追上潮流开始接触威士忌,与一些酒友閒聊时听到有一个关於酒厂起死回生期间的趣事,当中的营销策略使笔者觉得非常深刻。一些喜欢威士忌,尤其是口味比较重的朋友,必定有听过「Ardbeg」这间蒸馏厂。这间蒸馏厂在1815年开始运作,80年代曾经一度经营不善而停业,1997 年因被另一家公司买下後重新生产。在这期间,发生了一件大部分蒸馏厂都会发生的问题:没酒可以卖!
要知道西方的蒸馏酒(普遍我们常见的就是威士忌和白兰地)酿製方法最大的关卡就是时间。在蒸馏过後需要让原酒在木桶裏熟成一段时间才能酿出独有风味,在停产後从开的一段时间,「Ardbeg」就没有酒可以卖,因为刚放进木桶的酒根本不是他们想要的风味,而强行推出市场只会损害品牌声誉,故此在这段时间需要守业一段时间。但守业不是守一两年,很多时候威士忌的熟成都以八年、十年起跳,那岂不是要平白开业十年但完全没收入?
过了几年後,即2004年,他们开始大胆地做了一个新系列出来。第一瓶他们叫作「Very Young」,一般而言酒是愈老愈醇,很多人都会偏好买高年份的酒,他们这样做完全是逆向思维,是希望借这瓶酒告诉大家「Ardbeg」已经重新出发,而知道这支酒年份不足故直接表明它是「很年轻」的,让大家先尝一尝他们的新酒;过了一两年又再出了一瓶「Still Young」,而後再隔一段时间就出了 「Almost There」,就是不停地跟大家体会他们的酒在桶中的变化,亦在告诉大家他们信心之作很快就会面世。
在足足十年的时候,他们就推出了「Renaissance」,告诉各方好友他们已经完全复活了。整整十年都没有「合格」货品可卖的情况下,他们把「半製成品」包装大胆推出市场(味道如何就见仁见智了,始终我不是品酒师就不在此献醜了),但在 「Renaissance」推出的十年後的今天,这个故事依然为人津津乐道,而「Ardbeg」今天也是非常出名别具风格的一家蒸馏厂。甚至乎有朋友会故意找回这些旧年代当年被当成半製成品的酒来作收藏,听说价值也不菲!
以上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眼中的困局,一些不能改变的状况,其实可以透过自己的灵活变通变成可取之处。我相信没有比没东西可以卖的生意人更苦恼吧?然而「Ardbeg」当年就真的没货可卖而大胆尝试。尝试当然充满著风险,难道当年「Ardbeg」的酿酒师就肯定再过几年他们的酒就能卖吗?推出了 「Still Young」後就明年一定可以更进一步吗? 我相信不会有人能保證吧!但是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他们勇敢踏出的这一步就让他们杀出重围了。
犹记得年轻时有一家出名食物很难吃的寿司店,因为食物便宜而常常大排长龙,甚至乎很多朋友会戏言说要去「挑战」一下,笔者不会说他很成功但至少他曾几何时也是远近驰名,是一间年轻人争先恐後去光顾的餐厅。营销路上困难处处,每天都有新挑战,在我们放弃挣扎前,我们真的努力过思考如何突围了吗?希望大家都可以找到属於自己的营销策略,共勉之。
(原文刊登於2019年12月17日经济通销售达人专栏《【逆向思维】由「Very Young」到「Renaissance」,Ardbeg酒厂靠卖半製成品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