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裕型退休生活做好十件事之退休儲備篇:500萬退休儲備足夠嗎?

去年時代雜誌有一個封面是一個嬰兒頭像再加142歲,就是說現在出生的嬰兒會活到平均142歲,而大部分香港人還有着這樣的想法,計算他們平均年齡是女性87歲男性81歲,這很大機會是錯誤計算了我們退休的年期,我就會給他們建議,儲備多了,用不完,可以留給家人或做慈善,但預算不足,自己比錢更長命,就要讓家人或政府埋單。

我們的退休就是衣、食、住、行、家人關係、理財、社交、旅行、養生、健康維護、醫療、安養、善終等組合而成。若你能做好三大基本預備,其他開支是可控的,三大基本預備如下:
1,可接受的舒適的沒有按揭和租金開支的居所,
2,不用再負擔子女的學習、生活的開支,
3,擁有完成供款的足額危疾保險。

與很多朋友傾起退休規劃的話題,大部分人的觀念都很薄弱,大部分人都覺得MPF強積金並不能解決退休的開支,要自己做積蓄或是安排理財方案作補充,也覺得500萬退休儲備就差不多夠退休了,一般有著這樣的反應:

20-30歲:時間還早,沒想到那麼遠,玩下先。
30-40歲:現在太多開支,供樓,養育子女,生活,每月收入所剩無幾,未有太多財務空間去安排退休儲備?
40-50歲:子女還未大學畢業,穩穩定定繼續工作,退休這件事,遲些再算。
50-60歲:沒有太多積蓄,遲些退休吧,工作已沒太多選擇,遲些再算吧。
60-70歲:我還有體力,繼續工作吧。
以為上是港人大部分的反應,似乎都不太重視退休規劃。

退休生活的開支事實上是不規則現金流,不應以固定開支作預算,更要把通漲計算在內,我協助年輕的一群計算,他們提供的退休開支事項,往往出現的評估預算就是5,000萬以上,當時真的嚇他們一跳,比較他們覺得500萬就足夠的想法有太大的落差了。怎麼辦?我就會給他四個建議:
1,降低退休生活開支水平,但他們所提供的開支事項及預算又好像沒有下調空間;
2,縮短退休生活年期,延後退休年齡;
3,增加收入,提升儲錢的能力;
4,開通被動收入的管道。
似乎第三第四個建議是比較可控和理想的。

且來看看香港已經退休的一群是過著什麼退休生活呢?
事實上,香港在八九十年代經濟起飛的時候,很多創業做生意的朋友,把握機會,置業投資都有很好的回報,樓市股市齊起飛,贏家實在很多。這批贏家現在就是富裕型、充裕型的一批樂活退休族。

也有另一批像政府公務員、大企業管理層、專業人士,因為收入穩定,住房和子女教育都有不錯的福利津貼,生兒育女沒有太大壓力,也能給子女高等教育,讓子女有很好競爭力,年屆退休時,已有很充裕的儲備,子女也都有能力照顧父母,他們的退休生活就屬於充裕型和供養型的一批。

反觀另一批基層家庭的工薪一族,住的是政府公屋,子女接受政府免費教育,開支的不大,務求工作穩定,也沒有太多賺錢的慾望。如果子女上大學也可選擇政府貸款,子女往往在大學畢業後投入社會的頭幾年也因為要清還政府教育貸款,也不敢有太多的創業夢。自己年屆退休時,自己沒有太多積蓄,子女也只是普通打工族,並不能很有空間和能力供養父母,沒有選擇下很自然的退休模式就是工作型和救濟型的退休生活。

要過上富裕型的退休生活的關鍵就是收入與支出的平衡。所謂平衡是主動收入加上被動收入大於現在開支加上未來開支。

主動收入就是每月的工作收入,這個收入會否因為失業、意外或者疾病來臨而暫時或永久失去,這個風險我們真的需要重視。

被動收入又稱非工作收入,如物業租金收入、股息收入、股權分紅、年金收益等,不會因自己工作能力工作機會的影響而停止收益,若能在退休前計算好自己理想的退休生活上的具體開支,也相應配置充足的被動收入現金流應付開支,就可以過上愉悦的退休生活。

現在已是21世紀20年代,香港樓價高企,上車也不容易,還能夠有八九十年代驚人升幅嗎?租金高企,創業能成功的機會大不如前,人工智能將替代很多工作,真的要為自己將來的晚年生活提前作最好的準備,也要作最壞的打算。

(原文刊登於2020年2月29日-3月6日經濟一週2000期《富裕型退休生活做好十件事之退休儲備篇:500萬退休儲備足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