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难替代 可一直在家工作吗?

自第五波疫情以来,很多公司实施在家工作安排。笔者的保险理财团队也不例外,这几个月的早会都移师綫上举行。很多同事表示欢迎,除了避免集体交差感染外,还可省却上班交通时间,而最重要的是,我们理财顾问的主战场,一般在餐厅这类公众场合,要见客签单才有收入,上班与同事老板互动却与收入无关。因而有人反映,即使疫情回暖,也应继续在家工作,令同事可活用时间,争取更多入息。

但几个月下来,结果却并非如那些同事所言,除了新同事的留存率降低外,笔者发现自5月开始,整体各方面KPI也有下滑趋势。在苦思原因之际,刚巧被我看到一本翻译书《无型资产》,当中有一个真人真事例子给了我答案。

婴儿的实验

二十世纪初,欧洲也像如今般蔓延疫情(当然不是新冠)。当时为了防止病毒扩散,有些孤儿院推行「零接触」政策。孤儿院的护士在婴儿床之间挂起已消毒的布,彼此看不到对方。而除喂奶丶清洁和更换衣物这些必要的接触外,医护人员也尽量不接触婴儿,避免他们受感染。

在这高度保护下,这些婴儿的健康竟然不但没有维持在一个良好水平,反而他们吃得较「零接触」前少,精神状态也较以前差。有些孤儿院的死亡率更高达75%,当中有一间更全部婴儿不幸离世,这比起很多暴露在疫情下的孤儿院死亡率高得多,令很多衞生官员丶医生和学者们不明所以。

直至上世纪40年代,有一位精神科医生找了两批婴儿做实验。第一组养在孤儿院,另一组养在女子监狱。孤儿院组的婴儿独自睡在婴儿床上,由一名专业护士照顾7个婴儿。而监狱组的婴儿则住在育婴室中,每天由罪犯的亲生母亲照顾,也如常跟其他婴儿和工作人员接触。如是者一年後,读者们猜猜那一组婴儿的成长较好?

互动难替代

该精神科医生在1年後,比较两组的情况,他发现孤儿院组在各方面都严重落後监狱组。两年後,37% 孤儿院组的婴儿去世,反而监狱组的全数健在。到第三年,监狱组的婴儿与正常家庭的孩子没有分别。反而孤儿院组的26个孩子中,只有2个会走路,而且只能讲数个简单词语。很明显孤儿院组的婴儿普遍出现生长迟缓的问题。

医生的结论是:婴儿不单要一个衞生安全的环境,更需要肢体和社交互动,才能健全成长。其实不单是婴儿,成年人也需要互动。科技或许解决很多问题,知识及资讯也可透过綫上会议传递,但人始终是群体动物,人与人之间的温度和互动不可被替代,实体上班集气仍是必须。

(原文刊登於2022年6月6日 iMoney <一时佳话>互动难替代 可一直在家工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