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息基金】近年市场十分流行月月有息派的派息基金,即是投资者不但可以赚取基金价格的升幅,更可以像收股息一样,定期收到基金派发的利息,部份基金年派息率高达5厘至9厘,吸引不少投资者认购。
对高回报的三大问题
香港人一向很精明,一听到如此高回报,很多时都会先有戒心,他们都会有以下三大问题:
(1)基金派如此高息,究竟息从何来?
(2)派息后会否蚕食投资本金,令投资者损手?
(3)派息是否有保证?
事实上,若然大家知道派息基金的运作,上述三大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基金派发予投资者的利息,一般来自投资于股票、债券、票据等收益,即是由投资资产所产生的投资净收入,例如基金年年均可稳定赚取5%的投资净收入,便可将这5厘回报分派给基金投资者。
如此一来,投资者资本不会缩水之余,也可以得到定期的利息收入。
超额盈馀留作储备
以上是派息基金最理想的情况,惟众周知,投资可升可跌,基金每年赚取的收入会随着投资市况变化有所不同。
例如今年可大赚40%,明年则可少至2%,甚至负回报,因此某些派息基金在有超额投资盈馀的年份会增加派息,有些则会留起部分作为储备,不会全数用作派息。
一方面可以在投资收入较少的年份作为派息之用,另一方面可以再投资,增加基金回报收益,这取决于基金章程而定。
有部分派息基金会列明有机会动用资本来维持派息水平,这将会令基金资产净值下跌,这无疑是其中一个潜在风险。但若然基金经理功力够,之前投资表现年年出色,能备有大量储备的话,偶尔一年的投资失利亦未必需要马上动用本金去派息。
再者,大部分的基金派息率都非保证,基金经理可以随市场变化去调整派息率,令基金维持健康运作。
适时调整派息率
可能投资者会问,减派息都是健康吗?看看以下情况大家便会明白,当投资市场连续数年低迷,市场零通胀甚至出现通缩,坊间很多投资工具都是负回报的话,A基金经理将派息率由5厘降至2厘,虽然回报少了,但仍然比市场很多投资工具高,而且由于整体分派金额减少,动用本金派息的压力亦下降。
另一边厢,B基金经理坚持每年派5厘高息,很快烧光储备,需动用本金去派息。两种基金派息策略,大家会选那一种?
因此,文初的三个问题虽然是独立,但却是息息相关,环环相扣,因为答案都是取决于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及派息政策,只要基金投资回报表现出色,而且有一个合理的派息政策,便无需动用到投资本金去派息,投资者蚀本的风险便会大减。
所以,投资者在买入派息基金时,除关注其每月派息率外,亦要留意基金的长期投资回报表现。若然基金年年都派高息,但多年来投资回报表现都逊于派息率,投资这类基金时便要特别小心。
编按:周荣佳(Wave)从事保险业21年,拥有CFP认可财务策划师等14个专业资格。现职某大保险公司区域总监,团队人数近200人,除获GAMA颁发最高管理成就奖和LUA颁发杰出人寿保险经理奖外,在2016年其团队更破纪录达成100% MDRT会员资格,在业界享负盛名。无论在理财、管理、销售均拥有丰富经验。
(原文刊登于2018年6月29日经济一周专栏《月月派息基金回报9厘点解衔筍拆解三大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