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保险是否值得投资这个议题,近期又成为热话。上周本栏初步点出了部分人对储蓄保的误解,包括英式分红及美式分红保单的分别,以及保单供款年期丶保单货币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回报。其实岂止这麽少,笔者今次再跟大家谈谈坊间常见对储蓄保的谬误。
反对储蓄保的人,一般持以下论点:
一.回报低丶投资股票赚得更多;
二.回本时间长,定期存款较快;
三.过早退保会蚀钱,变相资金被锁死;
四.将人寿结合储蓄,保单费用蚕食回报,倒不如直接买定期寿险。
很多人爱用其他投资工具直接跟储蓄保作比较,就像你问一个生果及一块肉,哪个较好吃?有营养?如此问题根本没意义,因为两者是不同性质的东西,适合不同的人,满足各种需要。反而一个完整的理财方案应该兼容并蓄,互补长短,少吃任何一边,都有机会导致营养不良。
事实上,储蓄保不是「万能KEY」,世上也没有一个无敌的投资工具能满足所有人。它主要照顾一些不懂得投资,或是没有时间投资的人,他们有一笔闲钱,不想闲置在银行,期望寻找长线增值的机会,另外亦想透过储蓄保,做到财产传承。只要明白以上道理,上述4点反对论点都不攻自破:
适合不懂投资客户
一.擅长股票投资的人,喜爱追逐高回报,但他们同样要承受亏损风险,像今年港股及美股大泻,笔者便听到不少朋友慨叹,前几年赚到的回报,今年一铺输光。对一些承受不了股票下跌风险的人,储蓄保反倒适合他们。惟大多数人比较股票及储蓄保,只提回报却不提风险,这是最常见的谬误。
二.定期存款主打中短期储蓄,储蓄保险则是长线理财工具,因为保单的内部费用一般会在保单早期扣除,所以最初几年年会出现收支不平衡的情况,要一段时间才能回本。若以回本速度作比较,定期存款一定比储蓄保险快,但当一定时间後,储蓄保险的回报就会高速增长。然而,很多人只爱比较早期回报,例如首5至10年,却往往不谈长期回报的差距,事实上,定期存款也不会有长年期的选择,因为银行不愿意承担长期利率的风险。
三.就像地产开发商起楼,工程中途烂尾会血本无归,但为什麽仍然有发展商起楼?因为完成後回报甚丰。买储蓄保就是静待未来爆炸性增长,在这之前,大家便要有资金不灵活的心理准备。保险公司会在计划书上标明大约回本期,也会应保监要求列明乐观和悲观情况下的回报变化。若然该笔钱是短期会用,便不应该买储蓄保。此外,对於不善理财,欠自律的人来说,上述特点反倒变成优点。因为储蓄保对他们起到强迫性储蓄之效,锁死资金反能替他们累积财富。
备人寿传承避税功能
四.保险有很多不同功能,有些储蓄保会提供人寿保障,供款期间如果不幸身故,会有一笔身故赔偿给予受益人,部分保单亦会有豁免保费保障,即保单持有人如不幸有重病或残疾,保险公司会代交保费代为储蓄。另外保单还有传承及避债避税等作用,对於一些高资产值的人来说,这点尤其重要,回报多寡反而是次要目的。
既然保单有如此多功能,收取保单费用亦属合理。若读者只有人寿保障需要,大可直接买定期寿险,但定期寿险只能解决定期的经济责任需要(供楼丶养儿等),而不能解决终身的经济责任问题(白事费用丶配偶家用丶税务和债务等)。而储蓄和健身一样,是每个人的「终身」课题,这并不能由「定期」寿险去解决。
而且定期寿险保费会随年岁增加,很多客户就因为年老,不能负担高保费而无奈退保,过往所付出的保费就像白缴。须知道年老赔偿机会较大,这时候因供款能力而退保有点本末倒置。从另一个角度看,若然受保人长命,定期寿险保费有点像交租,做不到累积财富功能。
每一种理财产品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可能你眼中觉得是缺点,但对某些人来说就是优点,一切在於产品是否切合个人的需要。何况一个全面的理财组合,应该由长中短线丶高中低风险等不同的理财工具组成。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不同类型丶年期丶人寿成份丶风险及回报的储蓄保可供选择,总有一样可切合你的需要。
(原文刊登於2022年9月24日 信报<保险解码>《储蓄保平反 解构四误区》)